非常视点:
“5·12”汶川大地震后,因山体滑坡形成了34处堰塞湖,其中8处水量在300万立方米以上,严重威胁着北川灾区上万名尚未转移的灾区群众,以及上万名正在当地实施救援的武警官兵的生命安全。国家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派出多架直升飞机前去探测险情,却因暴雨和山体滑坡最终未能成功;派武警官兵保护水利工程师前去探测,却因他们没有户外攀爬经验未能成行。
危急关头,河南户外救援队——这支唯一被政府纳入救援组织的民间团体临危受命,冒死护送两名水利专家深入堰塞湖勘测,及时作出了“北川堰塞湖暂无危险”的判断,为抢救废墟下的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
临危受命:
直升机无法降落、道路完全中断,护送专家徒步前往堰塞湖勘测险情的重担落在他们肩上……
5月15日下午,正在北川县城实施救援的河南户外救援队队长陈水全的电话突然响了:“你是河南户外救援队吗?我是北川抗震救灾指挥部,刚才接到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命令,现在有紧急任务需要你们来协助完成,请马上做好准备,随时待命出发……”接到命令,陈水全放下电话就带着随行的4名队员立即赶到了北川救灾指挥部。
原来,汶川地震发生后,国家抗震救灾总指挥部通过卫星勘测发现,因山体滑坡,截流了河道,在灾区上游的山上,形成了34处堰塞湖,其中8处水量在300万立方米以上,不仅时刻威胁着上万名正在废墟上实施救援的武警官兵和待救群众的生命,而且极有可能使救援工作被迫中断,延误最佳的救援时机。
更为严峻的是,在一处名叫唐家山的地方,两座山体整体坍塌,形成合围截流,而且水位还在不断上升,一旦出现不测,下游上百万群众的生命将受到严重威胁!
为此,从5月13日起,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先后指派3架军用直升飞机,载着水利专家前去勘测险情。遗憾的是,因为暴雨和持续的余震以及山体滑坡,直升飞机连续飞了4次,都无法降落,行动被迫中断。眼看着事态越来越严峻,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不得不改变方案,最终决定派人护送水利专家徒步上山,勘测堰塞湖险情!
最初,指挥部选定了5名武警战士和两名水利专家徒步前往,但行进了不到一公里路程,就被时时从山顶滚落而下的石头,因塌方导致的遍布路途的大坑,以及不断轰鸣而降的泥石流阻挡住了,根本无路可走,方案再次搁浅。
为此,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当即通知四川抗震救灾指挥部:想尽一切办法,迅速选定熟悉当地地形、有攀爬山地经验和能力的人,护送水利专家闯上堰塞湖勘测险情。很自然地,寻找护送人员的任务落到了北川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头上。
然而,北川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工作人员接到命令后,派人寻找了一大圈,也没能找到合适的人选,原因是,当地青壮劳力大都外出打工,找到的几个体质好的人,却对山上的地形根本不熟悉。
怎么办?正在他们焦急不安时,河南户外救援队的资料让指挥部领导眼前一亮。于是,在北川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坐镇指挥的绵阳市副市长左代富立即拿起电话,拨通了救援队队长陈水全的电话。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陈水全又喜又忧,喜的是,他们终于可以派上大用场,为灾区作贡献了;忧的是,他们还没有接手过如此艰巨的任务,而且对当地地形也不熟悉,万一有个闪失,对不起政府和灾区群众。
然而,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他咬咬牙将任务接了过来:既然指挥部把任务交给我们,那就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要尽一切努力保证完成!
河南户外救援队第一批先期来到北川县地震灾区的人员有5人,按照指挥部的指令,他们必须与3名挑选出来的武警战士一起,以最快的速度,护送6名水利专家到达堰塞湖!他们和武警战士的主要任务,就是在保护好专家的同时,利用自身特长,寻找出一条通往堰塞湖的道路,为水利专家长期监测堰塞湖开辟通道!
翻山越岭12个小时后,道路被10米宽的断壁完全阻断了。天色已晚,专家已精疲力尽,他们只好返回……
河南户外救援队成立于2006年4月,是由18个户外俱乐部的驴友自发组建的民间公益组织。他们一不求利、二不求名,只为户外遇险的驴友们解燃眉之急。成立两年多来,这支救援队曾出动过5次,在悬崖峭壁上成功救助过陷入困境的48名驴友。
5月12日下午2时28分,救援队队长陈水全正在睡午觉,隐约听见有人喊“地震了”,他没有太在意,继续睡觉。下午6时,陈水全醒来,打开电视,惊悉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看到那一片片废墟、一个个哀恸的眼神,他流泪了。
走!到一线去!13日一大早,陈水全和救援队顾问陈学政等人对灾区的地形地貌进行分析后,决定联系驴友组建救援队,赴四川参与抗震救灾。陈学政当即联系民政部、中国紧急救援促进中心和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中心,经过多方沟通,河南户外救援队被特许前往灾区,参与救援工作。他们当即制订方案,决定组织5个梯队开赴四川地震灾区。
当晚,第一梯队名单敲定,陈水全任总指挥,队员刘育新负责技术指导,赵建伟、杨培明、贾德平、魏巍等是主力成员,陈学政则留守郑州,负责后勤保障和第二梯队的准备工作。
临行前,从来没有和陈水全红过脸的妻子发火了:“万一你出了事,我和孩子怎么办?”“那么多人都有孩子,有的人还没结婚呢,他们怎么就去了?”说完,陈水全拿起行李就出了门。
5月13日零时30分,一行七人携带必要的装备、食物和水,星夜驾车赴川。据了解,这是全国首支进入“5·12”特大地震重灾区的户外救援队,队员们平均年龄仅30岁。
14日上午10点,救援队到达绵阳市。 15日上午8:30,绵阳市秘书长鲁良军亲自安排他们到达重灾区北川县擂鼓乡。一个小时后,第二梯队32人在领队常征先的带领下抵达灾区与他们会合。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刚到灾区的第一天,他们就接到了这个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5月16日,救援队开始制定方案,并挑选出陈水全、赵建伟、刘育新、常征先、杨培明与三名武警战士一道,组成先遣队,保护两名水利部专家徒步前往堰塞湖,第二批12名队员和50名武警战士在他们开辟出通道后,保护另外4名水利专家随后赶到!
因为时间紧迫,方案一出台,先遣队员们就带着全部装备——主绳、菊绳、主锁、8字环、上升器等,负重上路了。
16日凌晨4时,他们从擂鼓乡出发,徒步赶往北川县城与水利专家和武警战士会合,此时已是上午10时。来不及喘息,他们就与水利专家一起,踏过县城的废墟,开始爬山,向堰塞湖挺进。
威胁最大的唐家山堰塞湖,离北川县城只有3.2公里,按照预定方案,他们在3个小时内就可到达。然而,一到山脚下,他们就被眼前的状况惊呆了:根本没路可走!山体塌陷的裂缝和密布的塌坑,阻断了所有上山的路。更要命的是,此时余震不断,山体裂缝在持续,大大小小的石块不时地从山顶滚落下来,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此起彼伏。
稳定一下心神后,陈水全指派刘育新和常征先,背上全部主绳施行“先锋攀”技术,翻山越岭搜寻道路。每找到一段路,就放下主绳,让水利专家和武警战士攀登上去。折腾到下午5时许,他们靠近了苦竹坝水库,却发现道路被10米宽的断壁完全阻断了。见天色已晚,水利专家已经体力不支,第一次挺进宣告失败,他们只好返回。
17日中午,北川抗震救灾指挥部接到上级命令。根据卫星探测的数据报告,显示堰塞湖面临崩溃的危险,于是,上万救援大军护卫着上万受灾群众,纷纷向制高点撤离。
与此同时,堰塞湖勘测先遣队也接到了指挥部下达的死命令:轻装突击,不惜任何代价,务必在18日晚勘测到唐家山堰塞湖的各项准确数据,迅速上报抗震救灾指挥部!
常征先正攀登到山腰,余震导致的滑坡突然降临,泥土裹挟着乱石,托着他像乘滑梯一样飞速滑下……
下达这样的死命令,指挥部也很无奈。地震已给灾区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绝不能因堰塞湖溃决,导致灾上加灾!陈水全等先遣队员十分理解指挥部的苦心,他们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再次突击,确保成功!
17日下午3时40分许,就在抗震救灾大军和灾区群众撤离北川县城的同时,勘测先遣队的队员们丢下随身携带的帐篷、食品和衣物,只携带户外用具和铁锹、勘测仪等简单工具,冒着生命危险,第二次向唐家山堰塞湖挺进。
当天5时20分,水利专家在5名救援队员和三名武警战士保护下,沿着第一次开辟的道路,顺利地到达了苦竹坝水库。随后,5名户外救援队员分成两路,在陡峭的断壁前后搜寻道路。他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早一分钟到达堰塞湖摸清情况,群众的生命就多一份保障!
他们迎着不断滚落的飞石,冒着滑坡的危险,在山间峭壁上不停攀爬。有几次,他们刚攀登到山腰,还没来得及找到固定主绳的位置,就发生了余震,峭壁随之抖动起来,队员常征先更是差点“光荣”在那里。
当时,常征先正攀登到山腰上,余震导致的滑坡突然降临,泥土裹挟着乱石,托着他像乘滑梯一样飞速滑下。万幸的是,那次滑坡幅度小,没有造成危险。滑坡停止时,他脸色苍白,像突然做了噩梦醒来一样,豆大的汗珠从脸上滴落下来……
历尽艰险,队员们终于翻过了山梁,堰塞湖遥遥可望,路却在这时突然断了。山脊背面的垭口处,塌方一直延伸到水面,再向前进,随时都会有巨石崩塌下来。
“救命啊!”就在这时,陈水全和常征先突然听到有人在求救,声音来自下游约100米处。原来,有5名村民从茂县逃出,被困在一个塌方的山头处。见状,两人将保护绳系在腰间,在没有任何固定物的山头上生生架起了一座“桥”,5名村民抓住绳子,顺利脱险。
忙完这一切。他们突然感觉又冷又饿,却发现不知何时,身上带的少量食品和照相设备均不见了踪影……
当晚8时许,在河南户外救援队5名队员的不懈努力下,先遣勘测队一行10人终于到达唐家山堰塞湖。眼前的情景让他们瞠目结舌:半座山整体崩塌,山顶变山脚,巨大的山体坠下,把旧河道硬生生翻了个过来,顶起近200米高,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堰塞湖!
从惊恐中回过神来,5名救援队员与3名武警战士一起,迅速协助两名水利专家测量数据。最终测出:唐家山堰塞湖长803米,宽611米,高82.65米至124.4米,方量约2037万立方米,估算最大可蓄水量约3亿立方米,目前蓄水量约1亿立方米,上下游水头差近60米。根据测量结果,专家作出了近期“北川暂无危险”的结论。
水利专家当即拿起对讲机,要把结果汇报给抗震救灾指挥部,却发现对讲机的电已经用完了。卫星电话接通后,声音却是断断续续,终于勉强把唐家山堰塞湖和附近几个堰塞湖的情况向总部作了汇报。
忙完这一切。他们突然感觉又冷又饿、浑身疼痛瘫软,没了一点力气。连忙寻找食物,却发现不知何时,身上带的少量食品和照相设备均不见了踪影,他们连忙请求给养。
晚9时许,空投给养送达。还没等吃上几口,突然开始电闪雷鸣,瓢泼大雨倾盆而下,迫使他们不得不紧急撤离。
“连滚带爬”地撤出险境,已是18日凌晨1时许。幸运的是没有发生严重事故,只是有的人装备丢失了,有的人受了点轻微皮外伤。
5月19日,四川省副省长李成云,根据两名水利专家勘测出的结果,向全省地震灾区发出通报:“目前,堰塞湖具体情况已经清楚,近期不会出现重大险情!”
从22日起,从全国抽调的170余位水利工程和水文勘测专家组成的9个专家组和10个水文勘测小组,会同地方的100多名水利职工和500名武警施工人员,沿着河南户外救援队和武警战士开辟的通往唐家山堰塞湖的道路,开始了现场查勘和监测,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预警。
5月19日上午,绵阳市秘书长鲁良军专门接待了回到绵阳休整的河南户外救援队的队员们,一见他们,鲁秘书长落泪了,他拉着队员的手,连声赞叹:“你们真是好样的,你们为灾区迅速、安全、稳定实施大救援立了首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据了解,5月20日,由医生、护士及幼儿心理辅导师组成的河南户外救援队第三梯队接力前往,主要负责灾民的医疗救护和心理辅导,并将河南户外联盟和河南户外救援中心募集的价值六万元的物资送到了灾区。
为长期支持四川灾区的重建工作,河南户外救援中心将在灾区建立一个稳定的营地,以接待救援人员,为他们补给物品。目前,第四梯队人员和物资已在积极筹备中。(文/ 阿梓 恰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