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曲海庆 文/图
在救援队队部,王东讲解着救援设备的使用方法。
每一个证件背后都有王东的不少付出。
各种专业的救援设备花费了王东的不少积蓄。
王东在太行绝壁救援中。(资料图)
下班后,王东总会习惯性地前往救援队。
在风机房,王东与工友正认真地检查设备。
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面对遇险者对生的渴求,自己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 ——王东
3月18日,安阳钢铁集团公司第二炼钢厂动力车间风机房内,机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风机工王东手拿设备,正按程序例行检查。
王东身材并不算魁梧,但目光中却透着坚毅。看着他熟练操作着,很难把他与四川雅安地震救援、云南鲁甸地震救援联系到一起。但的的确确,他就是以壹基金河南救援队队员的身份,两次深入地震灾区实施救援,以最大的努力为灾区人民挽回生命和财产损失的“红豆”。
王东,网名“红豆”,安阳钢铁集团公司的一名普通工人,也是壹基金救援联盟河南户外救援总队安阳支队队长。在户外救援圈子里,大家称呼他最多的是“豆哥”“王队”。王东做事低调,不张扬,就连厂里的许多工友也很少把王东和颇有名气的“红豆”联系到一起。
谈救援 是对生命的敬重
王东今年40岁。1998年,经过野战部队历练后,退伍到安钢当上了风机工。2012年4月,凭借着一腔热血和精湛的户外救援能力,在壹基金救援联盟河南户外救援总队的支持下,成立了安阳救援支队,被任命为队长。安阳救援支队现有21名具备户外救援资质的救援队员。几年来,王东除执行雅安、鲁甸地震大救援外,在2013年的太行悬崖大营救、旅游客车在林州侧翻,以及今年3月4日的客车坠崖等救援行动中,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每一次救援都是对生命的敬重。”王东说,“当你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双手,当你把挣扎在死亡边缘的遇险者带回他们亲人身边的时候,再苦再累也值得。”经历过多次生与死的营救后,他对生命的感悟比谁都深。
王东说,作为一线救援队员,急救、野外生存等技能都需经过严格的培训认证,因为在户外救援中,不懂专业急救知识,很可能给遇险者造成二次伤害甚至威胁生命的风险。
谈工作 离不开工友的支持
王东的工作岗位实行三班倒,有时遇到突发户外救援情况,救援、工作就得连轴转。在“3·4太行山生死大救援”中,他凌晨1时许接到省救援总队通知,2时多就与其他7名队友赶赴救援现场,紧张的救援工作结束后又返回单位上班,几乎一天没合眼。王东说,在工作之余,这几年能更多地参与到各类公益活动中,与车间领导和工友们的支持、帮助分不开。“肯钻研、业务精、工作有激情。”车间主任郭文广、车间党支部书记严治军这样评价王东。工友陈雪平、高福来也被王东致力于公益活动的精神所感动。
谈家庭 愧疚之情溢于言表
下班后,王东总会习惯性地骑车去救援队队部,与队友们研究参加公益活动和救援培训的方案。
平时参与的公益活动多了,自然对家庭照顾的就少了。谈起家庭,从王东的言谈和表情中能看出他的愧疚之情。王东的女儿今年10岁,家庭生活基本全由妻子照顾。“这几年没给妻子、女儿买过什么东西。”王东声音低沉地说。为减少妻子的担心,王东每次外出救援时,总会善意地告诉妻子自己是做后援工作的,回家后很少谈救援现场的情况。其实王东心里明白,在救援过程中,面对的各种危险和心理素质的挑战是一般人难以承受的。
谈未来 再难也要做下去
在外界看来,危难之中显身手的救援队员充满了神秘的英雄色彩,但他们也有鲜为人知的一面。王东说,救援队是公益组织,每名队员的人身保险、户外救援装备都需自费购买。安阳救援支队的办公场所是王东的一位朋友免费提供的。在队部,王东讲解着急救箱和各类救援绳索的使用方法。购买这些救援装备已花了三四万元,这对于仅靠工资生活的他来说是笔不小的开支。王东说:“没想过能得到什么回报,也没想过自己的救援行为有多么高尚。能尽最大努力为社会做点有意义的事就很知足了。”
做公益活动面临着资金短缺等诸多困难,但王东的性格倔强,越困难越想把事做下去。 “后面跟着一帮弟兄,大家彼此信任、互相感动,我不能退缩,只会勇往直前。”在王东的影响下,更多的热心人士加入了救援队志愿者行列,他们每年参与的公益活动也越来越多。王东心中有一个愿望,就是要通过团队的力量传播社会正能量。 |